欧盟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近在咫尺:对中国碳市场和企业的影响
2月9日,欧洲议会环境、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ENVI)投票赞成欧盟修订后的排放交易体系(ETS)和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意味着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TS)和CBAM改革距离正式立法只有一步之遥。ENVI批准这些关键改革措施后,欧洲碳价格立即大幅上涨。预计欧洲议会2023年第二季度举行全体投票,CBAM只要在欧洲议会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并经欧洲理事会批准后,就能正式实施。CBAM 是一项旨在解决碳泄漏问题的政策工具,当公司将其碳密集型生产转移到碳监管不严格的国家时,就会发生碳泄漏。2022年12月13日,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就实施新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达成临时性政治协议,以应对气候变化和防止碳泄漏。根据该协议,欧洲的碳边境调整机制将于2023年10月1日起在过渡阶段生效,并于2026年1月1日完全生效。按照欧盟CBAM的规定,只要是生产地碳价(可能是碳税、碳费、或被认可的碳交易制度的碳价)低于欧盟ETS碳价的产品,一旦进口到欧盟关税区,就要购买CBAM凭证,补足其间的碳价差额,因此,CBAM也被称为是“碳关税”。欧盟CBAM最初将主要涵盖水泥、钢铁、铝、化肥、电力和氢气等行业,以及特定条件下的间接排放和某些前体以及一些下游产品,例如螺钉和螺栓以及类似的物品铁或钢。因为这些商品的生产属于碳密集型,碳泄漏风险最大。在过渡期结束之前,欧盟委员会将评估是否将范围扩大到其他有碳泄漏风险的商品,包括有机化学品和聚合物,目标是到2030 年包括欧盟ETS 涵盖的所有商品。在初始的国过渡阶段,进口商只需提交与其商品相关的碳排放信息报告,不需任何财务支付或调整。过渡期过后,CBAM制度将于2026年1月1日完全生效,进口商将需要每年申报上一年进口到欧盟的货物数量及其所含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提交相应数量的CBAM证书。该证书的价格将根据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TS)配额的每周平均拍卖价格(以欧元/吨二氧化碳排放表示)来计算。欧盟碳边境调节税机制将倒逼全国碳市场改革,形成有效碳价机制。CBAM接受商品原产国显性碳价,将倒逼我国碳市场逐步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提升碳配额价格。由于配额市场与CCER市场的联动性,这将会增加对CCER的需求和价格上升。面临CBAM压力的出口企业和国内碳市场管控的重点排放企业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一方面要积极采取减排措施,控制碳排放;另一方面要优化碳资产的投资组合,降低碳减排成本。欧盟碳边境调节税机制将增加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钢铁、水泥、铝、化肥和电力等产品被纳入碳税管理范围,其下游产品(如机械、电子产品)的及其关联的出口产品也将具面临着碳关税的风险敞口,这些行业中,生产碳强度高产品的出口企业将面临市场准入的门槛。CBAM一旦实施,出口商如未能采取实质性措施加以应对,那么向欧洲客户出口时的潜在惩罚可能会阻碍其继续销售,甚至还会对其品牌产生负面影响。同时,CBAM的实施将使中国企业面临来自欧洲企业的竞争压力。在欧洲能源价格和碳价高涨的情况下,欧盟企业正在加大对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的投入,投资于对气候影响较小,甚至气候中和的生产过程,形成企业在低碳领域竞争的优势。例如大众、奔驰、宝马、沃尔沃、捷豹路虎、博世等欧洲车企(其产品与钢铁行业相关)已经在加紧制定涉及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计划,并拉动下游零部件供应环节进行脱碳减排。因此,国内出口企业需要制定碳中和计划,积极实施取碳中和战略,从长远和系统的管理自身的碳排放。一方面,要主动投资低碳生产过程,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企业需要追踪分析碳足迹。按照计划,2023年10月1日开始,欧盟进口商需要向主管当局报告进口产品的碳排放信息,记录、核算企业产品的碳排放成为一个必选题。出口企业需要更积极主采取碳排放管理措施,不仅要监测、计算和分析、管理企业生产过程(包括范围一和范围二)碳排放,同时要追踪和管理供应链的碳排放,降低产品的碳足迹,为跨越欧洲更高的准入门槛做好准备。